远方是课本里的单词、脚下的路与眼底的光——中英姐妹校暑期研学

2025-07-24 17


七月的风,载着我们从义乌出发,跨越欧亚大陆,在卡迪夫城堡的尖顶下,揭开了英国夏令营的序幕。十四天的英伦之旅,像一卷缓缓展开的双色地毯——威尔士的靛蓝里织着古老的纹章,英格兰的米黄中透着时光的柔光。


初抵威尔士,卡迪夫城堡的尖顶便刺破云层。在Pembrokeshire姐妹学校的营地,我们跟着Krista学做传统蛋糕时,她指尖的面粉混着谚语:“面包要揉三次,友谊要经三冬”,让面团里都藏了温度。在Pembroke Castle,触摸被历史冲刷的更显厚重的石墙,讲解老爷爷说每一块砖都记得中世纪的威尔士语歌谣。最难忘与当地家庭共度的周末,homestay的爸爸妈妈教我用威尔士语说“谢谢”,发音像舌尖跳圆舞曲,而餐桌上的海虹汤,鲜得像刚从圣戴维斯湾捞起。



告别威尔士的蓝和绿,英格兰的风光换了调子。阳光漫不经心,我们在巴斯走在普尔特尼桥上,恍惚间分不清是站在 18 世纪还是此刻,而皇家新月楼的圆弧在阳光下泛着奶油光泽,仿佛把时光弯成了温柔的弧线。



牛津新学院的古城墙上,似乎还留着亨利六世的传说。剑桥的康河上,撑篙人轻轻一点,船儿便滑过三一学院的草坪,punting的船夫小哥听说我们前一周的威尔士,指着三一学院的苹果树笑说:“牛顿的灵感,说不定是被威尔士的风刮来的。”



伦敦的最后一日,我们走过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和埃及木乃伊,转身又在哈利波特魔咒屋握住发光的魔杖。伦敦的CITY WALK我们领略了白金汉宫的雄伟与静谧,又在千禧桥听见了大笨钟的钟声,才有一点点懂这英伦三岛的神奇——古老与天真,从未彼此辜负。



十四天太短,短到记不全所有地名;又太长,长到威尔士语的卷舌音、英格兰石缝里的青苔,都成了长久的记忆。原来所谓远方,不过是把课本里的单词,变成了脚下的路与眼底的光。



学生感言


潘同学

在威尔士学校的研学中,我有幸体验了当地传统美食的制作。我们学习了制作"威尔士蛋糕",从揉面到煎烤,每一步都充满探索与欢乐。当地老师耐心讲解用料的克数与制造方法,让我感受到食物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温情。亲手烘焙的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,更让我体会到威尔士人对简朴自然的热爱与发扬,就像我们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锲而不舍的传承、追求与创新,在他们身上,看见了自己的影子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美食不仅是味觉享受,更是文化的纽带,是国家之间文化传承的桥梁。


袁同学

我印象最深刻的在威尔士的经历是住家带我去超市,然后住家说了很多英语我听不懂,于是我拿出了手机翻译器。虽然说我们是异国之人,但是隔着手机能沟通是最幸福的时刻。我很怀念这个家!他给了我礼物,我也回了礼,他还贴心地给我准备了橘子汽水和巧克力。对了,他养了两只狗,一只叫麻利,一只叫哈里。


吴同学

在威尔士的夏令营像一场鲜活的梦。寄宿家庭的男主人总在清晨端来热红茶,带着奶泡的香气里藏着本地的温暖。和同学一起在国外的教室里上课,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,把课本上的单词都染得生动。街头的风裹着青草味,当地人的笑容比语言更易懂。这十天,不止学了英语,更触摸到了另一种生活的温度。


江同学

在威尔士学校的体育馆里,我第一次与同学组队打羽毛球。双打比赛中,搭档耐心教我发球规则,我们默契配合吊球与扣杀,比分胶着时互相击掌鼓励。跑位手势和眼神交流让我们渐入佳境。激烈的回合中,我学会了灵活运用反手高远球,更感受到威尔士人热爱运动、开放包容的精神。这场跨越文化的球赛让我明白:体育精神无需翻译,汗水与笑容就是最好的沟通。


陆同学

威尔士语课的铃声刚落,老师就捧着课本笑盈盈地走上讲台。“今天我们学首有趣的儿歌。”她清了清嗓子,用带着奇特韵律的语调念起来,舌尖在齿间轻巧地打卷,尾音像羽毛般轻轻飘散开。轮到我们模仿时,不知是谁把卷舌音发成了含着话梅的嘟囔,全班顿时笑作一团。我使劲憋着笑,舌头却不听使唤地乱卷,眼角余光瞥见同桌正对着课本偷偷做鬼脸,刚压下去的笑声又忍不住冒了出来。

下午的室内体育课更是把快乐推向了高潮。体育馆里,躲避球在头顶嗖嗖飞过,我猫着腰左躲右闪,运动鞋在地板上擦出细碎的声响。当一个蓝白相间的球直冲向身后的小雨时,我猛地转身用手背稳稳托住。“接住了!”队友们立刻围过来击掌,手掌相碰的力道带着暖意,像无数彩色泡泡在闷热的空气里炸开。我甩甩发麻的手臂,望着大家亮晶晶的笑脸,心里甜滋滋的——这大概就是初中生活最动人的模样吧。


何同学

在威尔士我们领略了美好的异国风光,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那波涛汹涌的大海。海浪不断拍打着岸边礁石,激起层层浪花。阳光洒在海面上,波光粼粼。漫步在海边,海风拂面,惬意无比。远处的同伴在水中打闹,海鸟在空中盘旋,热烈美好。


王同学

《十四天英伦旅行:从威尔士小屋到伦敦天际线》

在英国为期两周的研学,让我收获满满。前七天,我沉浸在威尔士的学习与生活中。白天在英语课堂上专注学习,晚上则融入温馨的寄宿家庭。热情的住家带我们领略了当地海滩的风光,耐心教我们冲泡地道的英式红茶。和他们一起洗衣服、遛狗散步,这些日常点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英国家庭的温暖与生活气息。

后七天,我们转向繁华的伦敦及周边。漫步于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世界顶尖学府古老的校园,浓厚的学术氛围令人向往。在大英博物馆,众多珍贵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历史。我们参观了庄严肃穆的议会广场,在白金汉宫外参观皇家骑兵营,最后看的伦敦眼摩天轮缓缓升空,将伦敦标志性的城市画卷尽收眼底。

十四天转瞬即逝,从威尔士宁静的家庭生活到伦敦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,这趟旅程不仅提升了我的英语能力,更开阔了我的眼界,成为一段珍贵而美好的记忆。